宫颈癌筛查: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健康必修课
早上照镜子时仔细端详过自己的脸,可曾想过身体里那个默默工作的子宫也需要定期体检?宫颈癌这个潜伏的"女性健康",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1万,但有个——它是容易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并阻断的之一。
为什么筛查比治疗更重要?
28岁的白领小林在体检单上看到"HPV阳性"时腿都软了,医生却笑着安慰:"现在查出来是好事"。原来宫颈癌发展就像慢放的电影: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通常需要5-10年,定期筛查就像按下暂停键,能在异常细胞癌变前就处理干净。
临床数据显示,规范参加筛查的女性,宫颈癌率能降低70%。北京医院妇科医师强调:"很多患者错把炎反复发作当小事,等出现接触性出血才就诊,这时可能已经错过佳干预时机。"
该做哪些检查?什么时候做?
目前主流的"双保险"筛查方案是这样的:
• TCT检查:用小刷子取宫颈细胞,查看是否存在异常,相当于给子宫颈拍"证件照"
• HPV检测:查有没有高危型病毒,就像排查潜在危险分子
建议25岁以上女性开始筛查,30岁前可以每3年做一次TCT,30岁后好TCT+HPV联合检查。65岁前如果连续3次结果正常,经医生评估可以停止筛查。
这些误解正在害人
"打了HPV疫苗不用筛查":九价疫苗也只能预防90%高危病毒,疫苗+筛查才是完整防护
"没有性生活不用查":虽然HPV主要通过性传播,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感染
"绝经后不用管":北京妇产医院曾接诊过68岁确诊患者,年龄不是豁免筛查的理由
检查过程到底痛不痛?
实际筛查过程比想象中轻松许多。正规医院的操作通常是这样:躺在检查椅上,医生会用润滑过的鸭嘴钳轻轻撑开(约持续30秒),然后用软毛刷在宫颈口旋转取样,多数人形容为"轻微酸胀感"。整个流程5分钟就能完成,结束后可以正常。
如果特别紧张,可以要求使用儿童尺寸器械,或者选择干净后3-7天检查,这时宫颈位置较低,操作更便捷。
报告单上的术语怎么看?
拿到报告先别被英文缩写吓到:
• ASC-US:意义不明的型鳞状细胞,约10%可能有病变,需要进一步检查
• LSIL/HSIL:低度/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,相当于黄牌和红牌警告
• HPV16/18阳性:这两种型号危险,要尽快做镜
记住,异常结果不等于得癌,就像体检发现血糖偏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,需要遵医嘱复查确诊。
不同年龄段的特别提醒
25-30岁:建议将筛查纳入婚前/孕前检查,检出异常可及时处理
30-45岁:职场妈妈别拿忙当借口,这是高发年龄段
45岁以上:围绝经期雌激素下降可能导致宫颈萎缩,建议选择的医生操作
筛查不是选择题,而是女性健康必答题。下次看到体检表上"妇科检查"那个勾选项时,希望你能毫不犹豫地画上对勾——这个简单的动作,可能在未来某天成为你庆幸的决定。


